2023年9月13日 星期三

2021年8月11日 星期三

強調自信是西方思維 醫師:釐清自己的喜惡與不懂,比自信更重要

文/中村恒子、奧田弘美 

編按:現今社會總是很強調「自信」,但日本90歲精神科醫師中村恒子卻說,有自信,並不代表沒煩惱。就算有不會的事,與其裝得很有自信,還不如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,開口向別人請教。

最近,我聽到很多人說:「我對自己沒信心。」

可能是受到西方思維的影響,社會上普遍認為有自信是很重要的事,我卻持保留的態度。

自信往往是從不會到會的過程中,逐一建立起來的。比方說,考試很順利、工作很順心,經過漫長的時間,從各方面良好的表現累加起來,慢慢建立自信。

有沒有自信?其實沒有絕對

很可惜,但我必須說,自信並不是稍微「改變一下想法」,就可以輕鬆擁有的。想要勉強自己產生信心,哪有這麼容易?

強迫自己改變原有的認知,責怪自己為何如此缺乏自信,只是徒增痛苦與煩惱罷了。雖然特別努力了一番,最後還是可能白忙一場,這樣是沒有什麼意義的。

把話講白一點,自信不是想要就可以擁有的,而且根本就沒有「因為有自信,所以不會煩惱」這種事。

人的一生,往往風水輪流轉。短時間如意,或許會讓你走路有風、充滿自信,過了幾年之後,你可能會發現「咦?怎麼事情不大順利」,而感到失望、頹靡。

人生,本來就是如此,高低起落都是常態。

況且,一個人有沒有自信,也不是那麼絕對的事。舉例來說,運動選手在接受採訪時,表現得一副自信滿滿、志在必得的樣子,他的個性有可能是「把話說滿,給自己壓力,才能夠全力以赴」的類型,但實際上是否真的那麼有自信,就不得而知了。

若是只將「壓力當成負擔」的人來學這種方法,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。每個人的個性都不一樣,不可一概而論。

不擅長但必須做的事,至少努力到最低標準

順帶一提,要是你問我,我是有自信、還是沒自信的人?我還真的不清楚(笑)。我會很多事,但是不會的事情也很多。

都到了這把年紀了,我也不可能改變自己,這也沒有所謂的好或不好。

比起擁有自信,妥善掌握自己的個性與好惡,才是更重要的,不是嗎?

舉例來說,遇事容易糾結的人,或許不擅長做大事,但也許能夠把細節處理得很好。神經大條的人,可能不擅長處理細節,卻總是能夠開朗地與人談話。

我們必須了解自己的個性,釐清自己「在行」或「不擅長」什麼事。對於自己很在行的事,就放手去做;不擅長的事,就不要過度勉強自己。

若是遇到不擅長卻又不得不做的事,就努力看看能否做到「最低標準」,這樣就夠了。

大約10年前,我經歷了手寫病歷全面電子化的時期。那時,我將近80歲,這輩子從未真正使用過電腦。

雖然我心想「哎呀!真是麻煩」,還是去上了電腦課,同時求助於身旁的護理師,才終於學會了基本技巧。

現在,只要我大喊:「我不懂,誰來教我?」,同事就會飛奔到我身旁來幫助我(笑)。

遇到不懂的事,就坦率開口請教吧

這個世界的變化速度愈來愈快,你一定會遇到自己會與不會的事,這是很正常的。

世上哪有什麼十全十美的人或十全十美的事?萬事萬物,沒有絕對。如果打從一開始,你就能有這樣的心理預期,每當遇到新的考驗,你往往就能夠順利度過。

遇到不懂的事,就說:「不好意思,我不懂,請教我好嗎?」

遇到不了解的事,就說:「我不知道,但我會努力學的,請教我好嗎?」

遇到不會做的事,就說:「我不會,請教我怎麼做,好嗎?」

坦然面對自己的不足,率直尋求協助的人,會活得比較輕鬆。做人實在沒有必要端著架子,高高在上。

「那件事我不會,你能夠幫我嗎?」

「我做不到,請你幫我,好嗎?」

人類社會就是這樣,需要互相幫助。

在你考慮有沒有自信之前,率直的態度很重要,這對於你能否平穩地生活下去影響也很大。

(本文摘自中村恒子、奧田弘美著,《日日靜好:90歲精神科醫師教你恬淡慢活的幸福人生》,星出版)


2019/09/17

 9/16(星期六)家長日10點在201教室歡迎踴躍參加